跳到主要內容

2021.11.24 

一直覺得星座是假科學。應該沒有人真的把它當作科學吧?我期望如此。我無法理解的是為何會有人把哪個時間生的跟他對應的個性會有所關聯。我覺得那一切應該都是統計學與歸納上的方法,但因為我沒學過統計所以無法得知我的懷疑是否為真。

現在的公司很多跟老闆同個星座的,我也是,我覺得自己個性跟他差異不少,當然跟學科與生長環境有關,不過若真要說,也有些類似之處,比方說我們有些話即便覺得應該說但都說不太出口,有些情感要表達卻有障礙,但想想那可能是大部分的男性或是人都會遇到的狀況。是的我還是要對於星座這件事提出最嚴正的反駁。不服輸的心態佔了大多數。

講到星座我就會想到我媽,十年前也是這樣,我記得我媽是牡羊座的,我哥也是,他們生日只差一天,但我還是記不得他們的生日。現在除了老婆與貓的生日我記得熟,其他大多忘了。我越來越相信人就像是一台機器,用久了就是會駑鈍。我相信我們只是一個程式,活在一個虛擬的metaverse,就像超級瑪莉一樣,我們以為有自由意識,結果卻只是照著被設定的指示生活著,我們會怕死、會戀愛,都是programmed,我們在這世上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讓我們的控制者(或造物主)體驗或假想一個異次元的存在,或者是,一種生活的可能。

每當這樣想,我就對於死亡不是感到那麼害怕,因為就像電動一樣,死了再接關就好,我們只是很沈浸在當下的設定,所以會有所懼怕。小時候我曾經因為想到人終有一死而害怕地哭了起來。這幾年反而沒那麼擔心。老婆說如果哪一天死了,就跟著她還有Bowie一起回到貓星。有點帶著稚氣的講法,但我卻很喜歡,感覺就是一個旅程的終結,再回到一個歸屬之處。以往我會覺得這很無稽甚至荒謬,但近年來我開始覺得想像出來的東西不見得就少了真實,說法不見得只是逃脫。如果可以真心相信或期待些什麼,那力量甚至大過一切。愛與希望不就是如此嗎?

2011.11.24

在出租車上聽到新聞報導:「專家表示星座與人的性格的關係並不可信。」如果是新發現好像也有點怪。我一直沒有很相信星座,畢竟把世界上那麼多人依照出生的月份和時辰就分為十二類人,怎麼想都覺得有點可疑。



對我來說,通常對於星座的談話都只停留在問對方的星座,然後發出一聲讚嘆,啊,然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講下去了。我知道還有上升星座月亮之類的更深層研究,但那些東西實在讓我有點頭痛。這樣算起來好像就不只十二種人了吧,就科學上來說好像合理了一些。對於星座的討論大概就跟我現在在應酬場合或雞尾酒會上遇到的窘境類似,問完工作、從哪裡來、什麼國籍、住在哪裡、愛吃什麼、對於這個城市有什麼想法以後,就開始各自玩起杯子或是手上有的任何餐點或文件。



沈默。



不了解星座大概跟我記不太住生日有關係。我常忘記朋友的生日,家人的生日也記不太得,大概只知道我媽和我哥同個星座同個月份出生,我爸好像是八月。但我一直都記得某個暗戀的女生的生日,想忘都忘不掉,每年到了那天就會想起:哎,又到了她的生日了。為什麼暗戀她這件事情我也有點迷糊了,大概是那樣的年齡總必須要把自己的熱情與想象或是賀爾蒙投射到某個對象身上。



還會記得她的生日,大概跟她的生日裡有個7有關吧。我對數字一點也不敏感,除了7。大概因為小學、中學、大學的座號和學號都剛好有個7,所以很自然而然對那個數字有認同感。小學六年級我剛從倫敦回台北,插班就讀,座號57號。後面又來了個男生,座號58號,白白胖胖的男生,同我一樣,我同他比其他同學稍微親密了些,回想起來,大概是因為58號具有一種孩子中少有的成熟與幽默感,因為他比我們大一歲吧,我想。他的外號有個「毛」字,據說是因為某次游泳課時,有同學發現他的私處已經開始長毛了。非常直觀,也是青春期的初探。



跟一個朋友聊過,如果當球員要選什麼球衣號碼。17、27、57,大概就這三個吧。好像沒有太多明星球員用這三個號碼,我感到既特殊又驕傲。



關於青春期的暗戀,我想起一個朋友很多年前告訴我的故事:他當年也是暗戀一個女孩子,那女孩子對他說,她喜歡的是可以獨處的男生。所以他開始每天去咖啡館,買一本書,然後把它讀完。女孩後來交了男朋友,男孩到咖啡館讀了一本有一本的書,學會了獨處。



我很好奇他們各是什麼星座的。我也想知道怎麼在雞尾酒會上該怎麼跟陌生人在短暫的時間內訴說自己的人生。

留言